秋收季節的池上滿滿稻穗
日期:2023.10.21
趁著這次秋收音樂會,想說可以順便欣賞黃澄澄的稻田,只可惜天氣和稻穗的成熟度沒有很給力
逛完池上市區的點後,接下來往郊區移動,也就是有名的伯朗大道這區域
這次騎鐵馬的路程,從大池豆皮店旁的池上圳幹線自行車道開始騎,經過大水車
再通過池上茅屋與小水車來到池上圳進水口魚梯,接著騎回去金城武樹、大觀亭和伯朗大道
趁著離開演前還有段時間再去「裝置藝術-拾火」看看,這段是上坡真得累
大概逛遍七八成的景點後,時間差不多才回到秋收音樂會的場地停好車走路入場觀賞
池上圳幹線沿途田景
這一片算是比較早變黃色,有的地方的稻穗還有點綠
中途有些地方可以走下去田間小路,感受被稻田包圍的感覺
這天風有點大,可以看到一波波的稻浪隨風搖擺
和聽到互相摩擦的梭梭聲,閉著眼睛很享受此時片刻
可惜快中午有出點太陽後,下午就幾乎是陰天
原本想要沐浴在陽光下金黃閃閃的稻田景色就少了點味道
池上大水車
水勢還蠻湍急的,一直轉阿轉靠太近會被噴到
再往前一點來到許多條路的岔路口,那邊有不少自行車出租店,路過感覺得出來競爭很激烈
這次選擇前往池上茅屋與小水車的小路繼續騎,畢竟之前有來過池上騎過腳踏車
所以想走一些以前沒去過的路線逛逛也不錯
遠方卑南溪河床的揚塵
今天的風比較大,把整個河床裸露的沙土都吹起來,變成塵土飛揚的狀況
池上茅屋與小水車
這裡就一個小景點,一個比較小的水車和屋身是鐵皮屋頂是茅草的小屋
沒啥特點,感覺有路過順便拍一下即可,不太需要特別繞過去拍
過橋下來到池上圳進水口魚梯
有導覽地圖可以參考一下
進水口魚梯模樣
這裡看起來就是一個水利生態公園,設計魚梯讓魚類可迴游
這裡有個裝置藝術-尋回
2023縱谷大地藝術季的作品,一個巨大的草鞋
意即勇敢向前踏步去探索,尋回空白,補回過去的缺失
在這邊停留兩三分鐘後,就返回台九線再騎到金城武樹那邊
奉茶樹(金城武樹)
旁邊等拍照排隊的隊伍還頗長,還好上次來有拍過了所以這次就遠遠拍就好
可以明顯看到之前風災有倒過,現在有固定起來
而因為金城武和長榮廣告合約已到期,怕版權爭議目前公家單位稱呼都改稱奉茶樹
當然一般民眾還是習慣金城武樹這個稱呼
伯朗大道
兩旁都是廣闊的稻田,走在這裡格外舒服
往天堂路的方向管制中
可以看到已經有觀眾入場了,不過離兩點半開演還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我繼續在這附近逛逛,不然坐在那邊也是發呆閒著
下一站去上次沒來過的大觀亭
大觀亭旁的稻田還蠻黃澄澄,感覺快可以收割了
走上大觀亭
這裡人潮一陣一陣的,剛好捕捉到無人時刻
不過可能剛好這個觀景台位在高處,風勢非常強勁,沒辦法待太久
大觀亭望過去的景色
可惜雲層有點厚,遠方的群山都被遮擋住,不過這天沒下雨就萬幸了
因為風大大概拍個幾張就趕緊下來,打算繼續沿著錦新二號道路接到197縣道
眺望整個花東縱谷
前景幾乎一望無際的稻田,配上縱谷的山景,可以讓我來個數次也不膩
成熟稻穗近拍
這個畫面像是一個畫框
上面通過的是池上浮圳,是高於農田的水圳設施,蠻特殊的
是古早農民為了引進大坡池的水來灌溉所建造的水道
來到伯朗大道入口
這邊觀光客就非常多,大家都等著跟這個柱子和一旁畫框合照,只能一瞬間拍下無人時刻
還好上次來是早晨去沒啥人,可以一起合照拍個夠
一旁樹下的大提琴
我覺得這畫面也很不錯,不過來這邊拍照的人就少了許多
去一旁的雜貨店買支冰棒
選個檸檬口味,吃起來酸甜酸甜還不錯,只是這樣一支40小貴
十月下旬的池上雖然氣溫不熱也不冷,但這天風有點大吃完冰竟覺得有點涼
伯朗大道景色
這條路前段人很多,只好多往前走幾步路到人潮比較少的地方拍照
此時差不多快兩點了,離開演剩半個多小時
不過看附近還有一個「裝置藝術-拾火」沒有離很遠,想說就騎過去看看吧
只是沒想到竟然是位在山坡處,需要騎一段上坡,中途還騎錯一小段路
雖然只爬升二三十公尺的海拔高度,但也讓不常騎車的我氣喘吁吁,而且我也只是騎一台租金100的普通自行車
裝置藝術-拾火
火是人類文明的開端,也象徵意志的傳承
這作品位子蠻偏遠的,不過還是有零星遊客跑來觀賞
可惜創作者拉飛邵馬在2023年6月因應家鄉海祭的舉行而下海捕魚,卻不幸葬身海裡,這作品也變成遺作
來這裡前在GOOGLE評論就有看到這則消息,或許這也是我想來這裡看看的原因之一吧
時間看一看也差不多音樂會快開演了,就趕緊騎回去會場,結束這次池上欣賞黃金稻田的鐵馬行